2025年大学计算机基础到人工智能通识改革探讨
今天分享的是:2025年大学计算机基础到人工智能通识改革探讨
报告共计:56页
该文档聚焦大学计算机公共课向数字素养通识教育的改革,由厦门大学林子雨副教授分享,核心围绕改革背景、举措及成果展开。
- 改革背景:传统大学计算机公共课存在内容过时问题,以厦大课程为例,Windows系统和Office工具学生早已掌握,新兴数字技术知识缺失,且未涵盖“计算思维”等关键思维培养。随着信息技术发展,数字素养成为公民核心素养,提升大学生数字素养对推进数字强国建设意义重大,多部门也出台政策强调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,贵州高校开设数字素养通识课便是顺应趋势的实践。
- 改革举措与成果:林子雨副教授团队在教材编写、课程建设等方面成果丰硕。15年教学实践形成教学闭环,积累丰富经验。编写的《数字素养通识教程》于2025年2月上市,重构知识体系,培养学生计算、数据和AI思维,满足人工智能、大数据和计算机通识教育需求。教材涵盖新兴数字技术、大模型、AIGC等前沿内容,还设有配套实验教材、讲义PPT、MOOC视频及案例视频,在超星平台上线。同时,厦门大学推进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改革,遵循不新增课程、改造传统课程原则,课程分为计算机基础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三大模块,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,根据入学考试分流,以实验报告、项目报告和期末上机理论考试综合考核。此外,《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导论(通识课版)》作为选修课教材,与《数字素养通识教程》适用对象不同,共同构建多层次数字素养与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体系,为高校培养适应数字时代需求的人才提供有力支持。